北京体育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简介

(一)课部教学科研机构

学校重视从组织机构入手,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早在1954年中央体育学院建院初期,学校就设有“政治理论教研组”;1964年正式成立北京体育学院政治教研室;1990年成立马列教研室;1991年成立德育教研室。1995年马列教研室和德育教研室合并为马列德育教研室,由校党委直接领导。

2005年,北京体育大学改革发展进入新阶段。为有效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十六号文件,学校建立了直属于校党委领导(由党委一位副书记分管)的教学二级机构——马列主义与德育课教学部(简称“两课”教学部),下设:马列主义教研室和德育教研室全面负责学生的政治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及研究工作。

为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和教师队伍的管理,拓展“两课部”服务社会的渠道,学校于2009年发文将“两课”教学部更名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简称思政部)并对所辖教研室做出如下调整:(1)增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简称:特色理论教研室);(2)马列主义教研室更名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简称:基本原理教研室);(3)思政部加挂“体育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基地”;“运动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基地”和“反兴奋剂教育研究基地”等3个研究单位的牌子。2012年底学校做出决定,将“体育道德与廉政风险研究中心”挂靠到思政部开展工作。

经过调整后,思政部下设三个教研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和德育教研室。作为学校二级教学机构,思政部承担着全校本科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修养与法律基础》等四门公共政治必修课程,研究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等两门思政公共必修课和研究生的《自然辩证法概论》、《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等3门思政公共选修课的教学任务,以及全校学生的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组织工作。此外,各教研室还分别承担着全校学生的人文社会科学选修课《中国哲学史》、《体育法律法规》、《社交礼仪》等多门课程。

思政部利用与全国体育院校联合建立“体育院校思政课教学研究基地”,与国家体育总局机关党委、国家反兴奋剂中心等部门联合建立“运动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基地”和“反兴奋剂宣传教育研究基地”等研究实践机构,密切与社会相结合,服务于国家的体育事业。2007年以来,思政部通过组织研究力量、组建宣讲团、承担总局研究课题、开展运动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调研,深入运动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出版运动队励志和反兴奋剂教育教材、编辑体育道德与廉政建和追求卓越刊物等工作,为国家竞技体育事业的发展和增强国家运动队的软实力提供了智力支持。

为了加强学校基层党组织的建设,2012年9月,学校党委决定建立思政部党总支委员会,下设特色理论教研室党支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党支部、德育教研室党支部和研究生党支部等四个分支机构。

(二)课部教师队伍

学校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5号文件精神,于2009年5月制定印发了北京体育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意见》的通知,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得到有效加强。

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共有专任教师14人,兼职教师46人,有效保证了所开课程和实践教学活动的需求。2007—2012年5年间,学校先后接收了7位博士充实到专任教师队伍中,使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得到显著提升。截止2012年,思政课专任教师中,博士占47 %,硕士占40%,本科占13%;教授占20%,副教授占26%,讲师占56%。中共党员的比例占93%。

为打造一支“特别能战斗”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学校党委创造条件提高教师队伍素质。近年来,思政部80%以上的教师先后被派到中央党校、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和北京市委党校、北京市委教育工委组织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 、清华大学等单位接受理论培训和学术研修,全部教师每年都参加全国体育院校和北京市思政课研究会组织的集体备课活动。

2007年以来,学校组织教师开展社会考察,先后赴西柏坡、延安、遵义等革命圣地重温革命传统,赴上海、无锡等地考察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赴汶川震区参观学习抗震精神,赴西藏、新疆等地了解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形势等。社会考察活动增加了教师的直观感受,开阔了眼界,为丰富教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创造了条件。

(三)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建设

2006年,我校申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学位点成功,开始招收法学门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思政部作为该硕士点的建设单位,积极探索体育院校思政专业研究生培养教育和相应学科的建设发展之路。师生在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的基础上,深入运动队训练基地,结合体育发展的需要研究运动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改革问题,完成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体育的地位与价值》、《运动队思想文化建设实务》、《国家队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与实践探索》等一批有影响力的成果,向社会输送了一批具有硕士学位、德才兼备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研究人才。

2010年,在思想政治教育硕士点建设4年之后,我校申报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获得成功。这使我校法学门类硕士教育又上了一个新台阶。该一级学科研究团队,以“拓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研究领域、提升马克思主义研究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能力”为宗旨,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体育思想、马克思主义原理的体育应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特色体育思想研究、大学生与运动队思想政治教育、体育精神与国家形象、体育哲学与竞技运动、马克思主义法学与体育法制等多个具有体育特色的研究领域和方向,开展了有针对性的研究,受到学校的重视和社会的关注。研究生招生人数呈稳定增长的态势,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建设取得新进展。

(四)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

我校思政课建设以学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益、毕生难忘”为目标,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深入教学改革,加强课堂管理,从以下三个重要环节提高教学效果:一是在教学理念上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更新教学案例。教师密切联系改革开放30年成就、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中国共产党十八大召开、中国与菲律宾的黄岩岛对峙、与日本的钓鱼岛争端等国内外重大事件,将其有机结合到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之中,给学生以激励和正面引导。二是在教学方法上利用现代技术,广泛开展教学互动。各教研室实施了“互动参与式”、“实践研究式”和“案例分析式”等多种手段,使抽象的理论讲授变成故事传述和知识点概括,增强了课程的趣味性;通过分组讨论、社会调查及宣讲报告等环节,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情景式教学用多媒介再现历史事件,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通过课堂辩论、案例分析,让学生在互动中增长知识和才干。三是在教学管理上落实教学常规,创新“大课堂”管理方法。教师长期坚持“固定座位”的课堂管理办法,结合具体情况抽查点名,进行随机测验等,保证了学生的课堂入座率,保持了良好的教学秩序,受到学校教务部门和北京市教工委的肯定。

2012年,教学部依据国家对思政课的规定和学校关于制定新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我校体育专业学生的思想状况、文化素质和学习特点,各教研室组织教师认真开展研讨,全面修订了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特别是对考试形式和教学方法进行了较大的改革,加大平时教学和考核的力度,增加师生互动和学生参与的份量;在研究生教学中,教学部精心组织实施教育部关于研究生思政公共课教学新方案,教学中采取分专题讲授、多教师授课、多批次分散考核的形式,调动了教师团队的积极性,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深化教学改革,我校思政课建设得到不断加强并取得了优异成绩。《思想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两门课程被评为学校精品课程;2010—2012年思政课专任教师评教成绩平均得分达92分以上,三位青年教师先后获得北京市思政课教学基本功比赛的三等奖和二等奖;《以赛事为依托培养体育大学生专业能力和素质的实践教学体系》获2008年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国家队运动员思政课互动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获2009年国家体育总局教学成果三等奖;有三位本科学生于2009、2000、2012年获得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社会实践优秀论文(报告)三等奖。